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动①: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温暖”进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2-10-24浏览次数:195

为了完整、准确、及时地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组织全院教师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深刻领会报告精神的基础上,于2022年10月20日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开展集体备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要求,此次集体备课的主要教学思想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透”;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活”。遵循全面融入和主题式(专题式)融入相结合的原则。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完整、准确地融入所有思政课教学的同时,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目标,凝练不同的专题,进行针对性地融入,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两个行”,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深刻领会和重点“讲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进行集体备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具体特征、本质要求和战略安排,深刻领会和重点“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实践逻辑和现实成就进行集体备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担负的历史使命,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五史”的历史视野中,深刻领会和重点“讲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前行、继往开来的历史逻辑和宝贵经验进行集体备课;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深刻领会和重点“讲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强大精神动力支撑和法治体系保障进行集体备课;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结合教育部下发的授课要点,精选若干个主题,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主题式”精讲开展集体备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进行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各教研室紧紧围绕主题深入交流学习二十大报告的心得体会,并对如何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展开讨论。孙玉良院长要求在理解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结合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等内容把握党的创新成果,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发展逻辑,理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路径。金东英书记强调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并把报告精神讲深、讲透、讲活作为自己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李留义老师提出“两个转化”和“三个讲清楚”。“两个转化”:一是内容转化,由文件文本转化为教学文本,把自己所学所知如何呈现给学生;二是话语转化,如何表达给学生让学生能愿意听,听得懂。“三个讲清楚”: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提出的来龙去脉;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基本内容内涵;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行”论断对大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马小红老师认为要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在讲授“中国式现代化”时,可以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四、五、九章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讲,让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去把握这概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罗会德教授认为可以从国际视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运用历史法、案例法、比较法等讲授方法,及时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史竞艳老师认为在理论教学中要把从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史发展逻辑和中国共产党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宝贵经验讲活,在实践教学中要结合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付卓婧老师认为教学中可结合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内容,通过引用典型案例作为论证依据,提高教学效果。老师们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融入教学、践行初心作为首要责任。

通过集体备课,学院全体教师又一次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领会,为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明确了方向,为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信心。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