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我院师生赴河北定州开展红色文旅实践调研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8-01浏览次数:26

导语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旅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探寻红色基因与文旅融合的实践路径。7月26-31日,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与上海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三校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月柱老师、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张青青、汪菁老师带领下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水、触摸历史温度的红色文旅实践调研之旅。团队追随红色足迹,在寻访与感悟中,探寻河北省县域红色文旅发展新空间,让红色星火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实地调研县域场馆,解码红色文旅脉络  

调研是挖掘红色文旅价值的重要方式。团队首站奔赴太行山革命老区,沿着先辈战斗轨迹,深入红色纪念馆、旧址,开展沉浸式走访。团队第一站就到井陉,这里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南部的前哨阵地。在井陉万人坑纪念馆,队员们一边用镜头记录下展厅里的每一处细节,并与场馆负责人探讨交流,从历史背景到具体事件,全面深入地了解了那段矿工们遭受残酷剥削的历史及井陉的抗战史话。

团队与当地文旅工作者、村民深入交流,探讨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如何让红色故事更生动地呈现?怎样吸引年轻人关注红色文旅?” 团队带着思考,倾听基层声音,为后续探索红色文旅发展路径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力求精准把握红色文旅脉络,让沉睡的红色资源“活” 起来。

  

红色场馆服务实践,赋能红色文旅发展  

带着对红色文旅的思考,团队成员化身“红色文旅服务生力军”,奔赴多个县域场馆开展实践服务。结合红色文旅讲解队伍建设情况,团队用生动案例、互动教学,化身讲解员,共同提升讲述红色故事的感染力,让革命历史更鲜活地传递给游客。同时,团队还协助整理红色文旅资料,拍摄宣传短视频,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扩大红色文旅的传播范围,助力当地打造红色文旅品牌,以实际行动赋能红色文旅发展。  

在红色乡村孟家庄,师生团队将跨专业优势转化为红旅发展新动能,共同探讨乡村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与设计红色文旅推广方案,助力乡村振兴。在朱仰兴纪念馆,团队与纪念馆负责人展开深入访谈,详细了解了抗日英雄们的战斗历程与精神传承。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从锈迹斑斑的武器到泛黄的书信,无不诉说着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故事。

共促多方合作交流,凝聚红色文旅合力  

红色文旅发展需要多方携手。在定州市委办公室分管党史工作负责人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人员陪同下,团队先后走进多个基层单位,开展交流研讨。在定州市清风店战役纪念馆,在北疃烈士陵园,队员们了解革命历史文化的同时与当地基层干部共话红色文旅创新,分享上海红色文化传承经验,碰撞出“红色文旅 + 教育实践”“红色文旅 + 创意设计” 等融合发展思路。

在交流会上,定州党史工作负责人符景辉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定州市的红色场馆基本情况,认为团队在利用新媒体宣传党史方面的创新是对基层党史工作的很大的助力,是普及红色文化、更好共享红色资源的有效举措。曹月柱老师也提出县(市、区)一级革命纪念设施建设、利用率及教育作用发挥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各方围绕红色文旅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产业延伸等议题,深入探讨合作可能,凝聚起推动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为河北省县域红色文旅发展注入新智慧、新动能。  

感悟行程收获满满,红色星火照亮前行  

红色寻访的最后一站,团队来到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和晏阳初红色教育基地。队员们在蜿蜒曲折的地道里,感触当年冀中军民在艰苦环境下抗击日寇的无穷智慧与顽强勇气。在晏阳初红色教育基地,从史料记载到实物展示,逐步厘清了教育在唤醒民众、支援革命、推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基地工作人员的深入访谈,大家进一步领悟到,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教育始终是凝聚力量、启迪民智的关键。

此次红色文旅实践之旅,团队成员收获满满。在革命旧址的驻足凝望,让团队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内涵;与基层工作者的交流,让团队明白红色文旅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红色文旅不仅是看风景,更是一场精神洗礼。我们要把这份感悟带回校园,传递给更多同学,也希望能为红色文旅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团队学生代表感慨道。

通过调研解码、服务赋能、交流凝聚,上海健康医学院师生的红色文旅实践,为河北省县域红色文旅发展提供了新设想。团队以青春之姿,点亮红色文旅之路,让红色星火在新时代绽放更亮光芒,期待更多人追随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共绘红色文旅发展新画卷,让革命精神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在文旅融合中续写红色故事的崭新篇章!(曹月柱)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